第258章 钛合金精锻 (求推荐和收藏)(1 / 2)

加入书签

苏长空离开1010基地时,一来是将超教7的项目给了1010基地,二来1199工厂技术人员对1010基地给了材料和加工工艺上的支持。

随着对超7布局的完成,苏长空开启了航空发动机之路。

为了应对航空发动机的开发,苏长空在王家山修建了一个国内最大的飞机和航空发动机研发实验工厂,工厂主要是在继承彩虹2无人机工厂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的。

工厂主要以材料研发,开发加工工艺,装配和测试为主。

最主要目的就是让苏长空手里的技术变得有理有据,而不是凭空出现的。

有强大的技术输出底子,1199厂开始庞大的航空发动机计划。

整个计划分为三条线。

第一条线依旧是挖掘涡喷7而去,不过这次是奔着涡喷7最后一个堂兄弟R29去的。

说起这个R29发动机在国内也仿制过,代号叫涡喷15发动机。

与涡喷13仿制的R13一样,涡喷15是70年代末,国内用以货易货的方式得到了一架米格23,该机就装配了2台R29发动机。

由于R29发动机最大推力达到12.5吨,这可是当时国内接触到的最大推力发动机,于是仿制工作与同期的涡喷13一起开始。

起初R29发动机还没有户口,后来由于涡扇6的进展缓慢,于是仿制R29发动机的涡喷发动机就有了自己的代号涡喷15。

不过相比涡喷13相比,涡喷15的装机对像是歼13,由于歼13的进度远远落后涡喷13的装机对像歼7III。

加上涡喷15的技术难度,涡喷15从此启动时,就注定了其极为不顺的命运。

先是歼13的下马,涡喷15暂停,后来又好不容易迎来了新的机型歼10。

没错,涡喷15的最后装机对像就是大名鼎鼎的歼10。

不过涡喷15进度依旧相当缓慢,在80年代末完成了设计方案和实验,并在90年初代生产了全金属模型与歼10的尺寸模型组装。

不过好景不长,随着90年代SL解体,苏27进入国内,其AL-31涡扇发动机也被引入了国内,加上80年代末国内对涡扇发动机认识日前加深,上马了涡扇10,这立马使得涡喷15的进度进展缓慢。

于是随着歼10换AL-31涡扇发动机作为过渡产品后,涡喷15就失去存在的价值了。

就性能而言R29,要是真的安装在歼8上,其性能势必有着巨大的提升,所以对苏长空而言要搞就要搞终极版。

这便是苏长空涡喷7X的由来,以R29发动机为蓝本,在推重比不变的情况下,涡喷7X的中间推力为5.5吨,最大家推力9.5吨,基本与幻影2000的发动机持平。

之所以与幻影2000比,因为超7的性能就是奔着幻影2000去的。

第二条线就是涡扇6X,主要是将涡扇6改成单转子的涡扇发动机,以提高其他可靠性和降低研发难度。

涡喷7X与涡扇6X之间就技术而言是没有连续性的,因为这两种发动机要求尽快服役,所以苏长空就结合国内的情况,以大限度利用国内的技术发展2种应急的发动机。

只有这样,除了利用现在的技术外,锻炼人才队伍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如果全搞新的,研究人员之前的积累也就清零了。

这些都是无奈之举,在这一点,苏长空大量借鉴了F国发展航空发动机的路子,先从把简单的做好,这也是后世幻影系列飞机成功的关键。

其中最好的例子就是幻影2000的发动机M53,为了减少研发风险,在结构上选择了单转子结构,为了避免喘振将压比降到了9.5,这一点已经低于同时期的涡喷发动机了,如米格23的R29发动机,压比高达12.9。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