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死谏(1 / 2)

加入书签

大明将与满清,大顺和谈的消息,从紫禁城高墙内不胫而走,只短短数日便在京师内外传的沸沸扬扬,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一石激起千层浪。

有明一朝,不和亲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不和亲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已经为前任皇帝所实践,大明皇帝中没有一个软骨头,。至于君王死社稷,因为到目前为止,李自成仍旧被困山西,朱由检暂时不必吊死煤山,而他的继承者们——比如永历皇帝——因为穿越者的介入,估计再无机会被被吴三桂勒死在昆明。

因此,君王死社稷这个说法是否成立,还有待观察。不过,大明王朝的刚强坚毅却是不容怀疑的。

穿越者很欣赏老朱家血液里流淌的宁死不屈,从内心深处来讲,他也很想和建奴流贼和大明的一切死敌死扛到底哪怕同归于尽。毕竟充满英雄主意的刚烈当然是很爽的,很适合青春期的热血中二少年,然而朱由检已过而立之年,理智战胜了狂热。更重要的是,此时两线作战无疑是找死,清国或是大顺,任意一方,只要一鼓作气,碾死崇祯皇帝并不是难事。

因此大明王朝非理性的外交策略令朱由检心存疑虑。

同样是消灭建奴,为什么不用更高效的方法呢?

朱由检在过去的将近两个月时间内已经向世人展现了大明皇帝浪漫主义的一面,身处崇祯十七年,在帝国风雨飘摇行将就木之际,他还能与一位或者两位宫廷美女发生几段暧昧的情愫——用浪漫主义的说法,姑且称之为爱情。不能不说朱由检富有诗人气息。

然而生活不止诗和远方的田野,还有眼前的肮脏和苟且。

此时大明正处于黑暗边缘,是时候展现崇祯皇帝的暗黑的一面了。

如果能用鼠疫击败建奴,为什么还要依靠九边,给姜壤这类渣渣送钱,让他们杀良冒功勾结建奴呢?

病毒攻击是无差别的,建奴会死,百姓也会死,辽东尚有数十万汉人,但愿这些人能在鼠疫爆发后及时逃入关中。

至于关内两亿多大明子民,崇祯皇帝已经下令让锦衣卫在北直隶搜寻吴又可,李刻宝(李时珍的曾孙),这两位名医将会在朱由检的指导下研制解毒汤剂,在鼠疫蔓延到关内之前,争取让北直隶的百姓都能服用这种汤剂。

朱由检已做好赴死准备,如果汤剂无效,便只好与建奴流贼同归于尽。病毒席卷之下,江南或许会有人幸免,汉人的香火,就指望他们去延续了。

与建奴流贼割地和亲纳贡什么的当然是虚的,朱由检现在没钱,即便是有,依照他一毛不拔的性格,他也不会给多尔衮或是李自成一两银子。

大明现在是很有钱,出了京师,江南遍地豪富,便是距离京师不远的临清,也是《金瓶梅》中描述的繁花似锦美女如云的所在,不过,这些与居住在紫禁城中每天只喝小米粥的朱由检又有什么关系呢?崇祯皇帝已经无力掌控地方,出了北京城,大明皇帝什么都不是,如果没有这三千中卫军,在通向江南的路上,朱由检会有一万种驾崩方式。

虽然抄得几百万两银子,然而皇帝陛下励精图治,开支浩大,招募中卫军,购买粮食,筹建海军,研制火器,哪一项不是无底洞,不要说几百万两银子,就是几千万两恐怕都不够。

说难听点,朱由检现在的生活水准,连同时代的《金瓶梅》主角西门大官人都比不上。

没有钱,当然就没有能力像满洲老寡妇那样“量中华之国力,皆与国之欢心。”

与建奴流贼议和是朱由检在早朝上单独提出的,没有与任何大臣商议,这一次,崇祯皇帝没有怂,没有逃避责任,他不再找任何人背锅,而是选择独自承担一切后果。

两年前的陈新甲事件令崇祯皇帝痛定思痛,作为天子,必要的担当还是有有的,只让臣下背锅,到头来真的就成了孤家寡人。

出乎意料,听到皇帝陛下提出议和建议后,早朝的文武大臣们反对者寥寥。

六部堂官皆是大明官僚体系中的精英,不乏有识之士,这些官僚精英们对大明时局看的比皇帝还要通透,各人早对内外两线作战的策略颇为不满,尤其是对关外建奴的战争,损兵折将,得不偿失,是一个不断吞噬大明人力物力资源的无底洞。

所有人都知道,如果不做改变,长此以往,大明势必将亡。然而碍于所谓不和亲不纳贡的政治正确,尤其是鉴于陈新甲被崇祯坑死的教训,各人一直三缄其口保持沉默。

不过现在既然皇帝都已经表态,他们也就没有什么疑虑,在张国维的带头下,群臣纷纷附议。

早朝之上,群臣开始在各部堂厅上有模有样的商议与满清,大顺和谈的细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