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三章 一战功成(2 / 2)

加入书签

毕竟就算是一个再蠢的人也都知道,在军中绝对没有人敢无缘无故的敲响战鼓。

“不好了,快,立即拿上兵器,黑衣贼杀来了,黑衣贼杀来了!”

“什么,黑衣贼杀来了!”猛的听到从关隘大门那边传来这么一声撕心裂肺的叫嚷。关康、唐老三等人你看我我看你,然后便也就不由赶忙丢掉了手中的餐具,忙跑向自己这些人居住的营房,准备去取方才被自己这些人放在营房之中的兵器。

“快,所有人现在立即给我出来,跟着我立即上城墙,快!”一行人惊慌失措之下,前脚刚刚跑进营房抄起房间中能够作战的各类兵器,后脚便也就不由听到了他们斥候营百户官的咆哮声。

是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关康、唐老三这一行人便也就不由像是无头苍蝇一般,推推嚷嚷的便就冲出了营房,跟着一支人数最多的部队,便就冲向了关隘大门。

“不好了,黑衣贼冲进来了,黑衣贼冲进来了。”还不等第一次上战场的关康,拿着那把根本就不属于他的战刀脑袋空白的随着大部队登上关隘的城墙。耳中便也就不由听到了前方传来的这样一声惊呼之声。

然后,只感觉脑袋有些发愣的关康,便也就不由听到了自家百户的再一次喊叫。

所以在脑袋没有什么思考能力的情况之下,这位刚上战场的小新兵便也就不由下意识的继续跟着大部队,向着关隘之中千户所在的那处最气派的大房子冲去。

不过也就在这时,却又是一声带着惊恐的尖叫声传进了他的耳朵。

而后他便也不有隐约看到,一队穿着黑衣服,身上都是泥巴显得极为狼狈的人,挥舞着手中那闪亮无比的兵器,从侧边直接对着他们扑杀了过来。

“噗!”一腔颈血冲天而起。整场战斗,毫无任何悬念可言。

在程彪这名营将亲自带队冲锋之下,敌人甚至还没能反应过来,便就被程彪带人给冲了一个七零八落。

而那名见势不妙妄图想要逃走的百户,则也是被程彪帐下的一员兵丁,一刀斩下了大好头颅。

故而在接下来,短短不过两刻钟时间,这处关隘之中火头军们为造饭而生起的火甚至还没有来得及熄灭。这处屯兵八百,依山而建,防守不可谓不森严的关隘,便也不由就这么易主了。

……

至正十七年,八月初。

当一举攻克了青石山关隘的傅友德正准备趁胜追击,一举拿下安岳【】县城时,在遥远的黄河之北。自颍上起义整整七年时间来,刘福通所率领的红巾军主力部队,也终不由越过了黄河,开始向大都方向挺进。

“杀鞑!”大名路,濮阳城外,像这样的震天呼声可谓是一声高过一声。

或许是因为刘福通攻陷汴梁城后,他帐下的那群兵将真的看到了起义成功的曙光。

是以在这几个月来,刘福通帐下的兵丁也可谓如下山之虎一般,势如破竹不可阻挡。

不过才短短的两个月功夫,刘福通不但一举端掉了和他对抗了数年之久的答失八都鲁设立在归德府的老巢,将元廷的势力尽数驱逐到了黄河以北。更是在其后,着手整合整个中原之地的兵马,疯狂向北进攻。

以至于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紧挨着汴梁的卫辉路便就已然宣告沦陷,且大名路也已然是沦陷过半。

“威武!!!”

伴着城门被从里面打开的吱吱摩擦声,忽的一声欢呼声,便也不由在一眼难以望得到边际的攻城队伍中响起。而只听着雷霆乍惊一般的欢呼声便也就能知道,濮阳这一北方重镇,也终还是紧随着汴梁城的脚步,被刘福通帐下那如焚天烈焰一般的兵马攻克。

“哈哈哈,好好!”一处人造的土丘高台上,被数千披甲健儿簇拥着的刘福通,在一杆绣有蟠龙的大旗之下,看着如赤浪一般涌入濮阳城的部属,脸上也不禁露出了一抹由衷的笑意。

“相爷,濮阳城已然攻克。三日之后,我军便可剑指大名。而等拿下大名,在联合东路的毛平章,我大宋直抵黄龙,当指日可待也!”见到又一处重城告破,就连刘福通帐下的一名普通的亲兵将领,也不禁由衷的生出了一种天下指日可平的感觉。

是以在城破之时,便也不由跪在了刘福通面前,高声为其恭贺起来。

而对此,刘福通也不禁是狂笑连连。

“遥记得当年,吾与先帝,起兵于广平永年。事败,我背负先帝遗愿南下,走大名路,过濮阳,甚至连城池都不敢靠近,惶惶如同丧家之犬。而今,濮阳却以为吾掌中之物。

它日重回永年,其功,也当足以向九泉之下的先帝夸耀了。”

这般说着,刘福通也不禁再度狂笑起来。其人其时,着实可谓是春风得意。

以至于等到其后入城,刘福通竟然还不由派人寻到了当年他当年南逃时,因不知他的身份而羞辱刁难过他的一名小吏。并让手下健儿,将其在闹事之中用战马践踏而死,可谓是快意恩仇了。

不过也正因如此,他却是没能及时察觉,被他驱逐到黄河之北的答失八都鲁已然在大名府城那边再一次整合起了帐下兵马,准备要和刘福通决一生死之战。

……

八月初三,西川行省那边,趁胜追击的傅友德终于也是南下了安岳城。

不过这件事情,远在江陵城的张世华一时间却还并没有得到消息。

但西川局势一片大好,像这种一县之地的得失,张世华便也就不怎么关心了。毕竟在这个时候,作为一位拥地千里带甲十余万的王者,他自然也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而这件事情,便也就是即将就要到来的秋收了。

有人说盛世古董、乱世黄金。可是在张世华看来,乱世之中,什么都不如粮食金贵。

是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临近秋收,张世华便也不由顶着炎炎烈日,亲自乘着王车出了江陵城。

<!--over--><div id=center_ti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