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亲征(1 / 2)

加入书签

大明军旗没什么变化,还是蓝底红边中间一对黄色的日月图案。

《穆天子传》曰:日月之旗,七星之文。

明朝中期的大明商船在海外看过不少西洋船队悬挂国旗(以葡萄牙居多),许多商船便自己设计了旗帜悬挂。但是大明官方可是没有设计过统一的旗帜,今日朱瞻基便是把后世设计的日月旗,也是精明中最喜欢、呼声最高的一款旗帜给画出来了。

而大明国旗,则是上下黑底中间白底、又在中间的白底上画着一个金色的圆圈。圆圈下面是一个明黄色的月牙,月牙再下面是五颗同样明黄色星星。

“军旗没甚子好说的,日月同辉是为大明。

而这国旗可就有说到了,黑白为底象征阴阳平衡。金色日轮象征大明皇帝,明黄弯月托着日轮,象征着我大明之诸位臣工、将军们。弯月下之五颗辰星,那便是另有一番解释。

可以说象征着士农工商军,五民同心支持我大明基业。亦可以说是汉苗蒙回藏,五族同心捍卫我大明江山!”

朱瞻基的设计非常的政治正确,这个设计在几百年内都可以解释的通。

现在黑白底可以说是阴阳平衡,等社会生产力继续发展、两性平权主义开始兴起之后又可以解释为两性平等。

金色的日轮现在可以说是象征大明朝之皇帝陛下,拍拍朱棣的马屁不提。日后还可以在民族主义兴起的时候,就说是象征我大明帝国或者是中华民族如日方升。

日月放在一起,现在是臣子、将军们辅佐皇帝陛下。以后就是象征着民主与科学,自由与平等,共和与人权。

底下的五颗星星,除了现在的两种解释。日后还可以解释为更多的,就看当时的政治体制了。每个社会阶段都会有各种元素,随便挑出来五个都能代入进去且解释的通。

“大父在上,且听孙儿肺腑之言。

大父乃千古不出一人之君,必要有千古不出一番之功业。赐国家之理、民族之念,若是为我大明万民所接受,那可以想象日后我大明疆土将何其之辽阔。

当世之时,皆曰大明之土乃是汉地诸布政司。西域、辽东、漠北、乌斯藏、安南者,皆是塞外异域之地。得之即是开疆拓土,失之亦为守成之君。

若以大父为开端,以上诸塞外疆域皆列入我中华之国土。得之则为守成之主,失之则为国朝重罪。

后世感念,皆是大父之功劳!

或可言曰:自大明永乐之时,定我中华之领土、固我中华之精神。永乐大帝者,乃我中华之千古一帝。大明帝国者,乃我中华之千古一朝!”

朱瞻基快吐了。

朱棣喜欢听人拍马屁,朱瞻基便好好的拍上那么一拍。

不过虽说朱棣也算是中国历史上可以排进前列的皇帝,但是那这么吹捧朱棣也是很恶心的。

在朱瞻基的评价当中,中国历史上有资格称之为千古一帝的也就那么一个。

这当然就是秦始皇帝陛下了,如果评价标准不一定是皇帝,只要是领导者就行。

那就可以再加上周公旦和那位领导共和国革命的大人,其余人等要说是千古一帝那还是差些意思的。

功绩不是评价的唯一标准,更是要看对后世的影响。周公旦推行的封邦建国的政治制度几乎是奠定了中原文明的势力范围,还有影响中国人两千年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的《周礼》,都是周公旦的贡献。

秦始皇帝陛下的书同文、郡县制,也是影响了中国两千年来的政治体制。最要的一点是,这些制度或者是政策将大一统思维牢牢的扎根于中国人的心中。

说回朱棣,这为大明皇帝已经开始飘飘然了。

朱棣表面上不声不响的,可实际上已经开始想着如何赶超三皇五帝了。

功盖三皇、德高五帝,这是皇帝毕生的追求。

“好!你把你今日的这些言论整理成册,今儿个晚上就送到朕的书案之前!”

朱棣不由自主的转换了称呼,着说明在朱棣的心中已经对朱瞻基的这番话语上心了。

“也不用回去写了,就用朕的书案现在就写。”

朱棣拉开书案后面的黄花梨木的椅子,且伸手指了指椅子背儿示意朱瞻基立马开工。

“士奇你也留下,今日咱君臣二人共进晚膳。一边吃一边聊聊基儿的奇思妙想,做些补充或者修改。朕感觉基儿的这番想法如果发挥的得当,是可以有着意想不到的好处呢。”

杨士奇点头称善,而后便走到朱瞻基的身后看着朱瞻基一字一句的写下策论。

朱瞻基一连写了一个时辰,眼见太阳已经西下。落日的余晖打在书案之上,朱瞻基的策论才算是初步完成。

“大父不如咱们先吃饭吧,反正这些东西施行下去也需要内阁的完善与商讨。还有各地的承宣布政司需要征集意见,全天下的读书人们也需要试探。”

朱瞻基懒洋洋的打了个哈欠,肚子早已经是饿的咕咕叫了。

朱棣听见朱瞻基的话语,也是感觉此事记不得。朱棣这刚想吩咐传膳,就听见门外面胡善围的声音传来。

“主子!兵部的军报送来了,听金尚书说是十万火急。金尚书已经率兵部、五军都督府的人在宫门外等候,随时可以觐见主子。”

“什么军报?难道是丘福大军北征的战报吗?”

朱棣闻言明显是愣了一秒,然后传胡善围进来接过了军报看了起来。

“丘福这是干了些什么?不是告诉过他不能冒进吗?

传令汉王,要他接管前线大军。把丘福、王聪押赴京城,交刑部受审!

不行,不能让刑部参与进来。让汉王直接差锦衣卫押送丘福进宫,朕要亲自审他!”

朱棣对着门外的锦衣卫大喝一声,把杨士奇、朱瞻基都给二人吓了一跳。

“丘福好像没全军覆没呀!不过看样子也是吃了败仗,惹得大父如此的龙颜大怒呢。”

朱瞻基闻言开始猜测起来,然后就暗自盘算着如何撺掇朱棣御驾亲征。

“陛下莫急,不知淇国公那边到底是发生了些什么事情?”

“丘福这个老货,平白的葬送我大明三万精锐!

丘福擅自更改行军计划,率领大军劳师远征。被鞑靼人给引诱到胪??河一代,本雅失里与阿鲁台在那边设伏。本雅失里集结了足足八万鞑靼铁骑,在丘福大军还未结阵之时就趁着夜色突袭了我北征大军。”

朱棣说道这里就气不打一出来,摔碎了一个茶杯还踢翻了一个马扎。

“陛下息怒,还是先讲明战事为好!”

杨士奇有些心急,居然不顾君臣礼仪的开始催促朱棣。

而朱棣此时也在气头上,便也没管杨士奇自顾自的说道“还好老二机灵,见前方战事不对便立马前往接应。之后便是老二率军血战一夜,最终在天亮之时击溃了鞑靼骑兵。

现在北征大军主力已经返回漠南扎营,幸好战损并不严重。主力的三大营与北平六卫建制尚在,要不然朕非扒了那丘福的皮不可!

然后老二便临时接管了北征大军,那刘真与李思诚也奉了老二的调令出铁岭入蒙东、威压兀良哈三卫。刘真暂且稳住了蠢蠢欲动的兀良哈三部,北方边境的防线也没有崩溃。”

“陛下!当立马召集兵部、内阁议事,增派将军、调度军队。此番大战过后,北方草原必定暗流涌动,我大明不能被动的防御。必须增兵而后主动出击,用一场大胜来稳定北疆!”

杨士奇的思路很清晰,跟朱棣的想法不谋而合。

“告诉内阁开会,除了解缙以外全都要到场!”

除了解缙......以外。

解缙怕是要上朱棣的黑名单了,等《永乐大典》的结尾工作完成,估计也就被朱棣给踢出局了。

“大父且慢!”朱瞻基立马拦在了朱棣身前,一脸正色的说道“此番大战乃是大父顺天命登基之后的第一次北征,必须要有一个完美的战果才行。孙儿以为派遣将军出塞已经是不合时宜了,这是不能达成主要目的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