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灾(1 / 1)

加入书签

来福还在长孙冲他家马厩,自己就被长孙无忌拉着进了马车,一路无话,直奔皇宫而去,留下众兄弟面面相觑。 来到皇宫,李二坐在太极宫大殿之上还穿着常服,这一看也是临时接见。 “长孙爱卿,有何事如此着急?” “启禀陛下,微臣有要事禀报,但不知如何开口,还是让这小子说吧。”说完便把锅甩给了程然。 “程然?皇后的禁足期刚满吧?就跑出来了?有什么事要起奏啊?”李二也是满腹狐疑。 “回陛下,是……是小子和众兄弟们一起喝酒,商量今年要种土豆和地瓜的事。” “奥,土豆和地瓜司农寺培育的颇见成效,朕也食用过了,亦菜亦粮,是好粮食,今年先从官员家试点,全部栽种。长孙爱卿,这事不用向朕汇报吧?” “回陛下,这小子说明年有蝗灾。” “奥,蝗灾啊……什么?!蝗灾!?” “正是,微臣恰巧路过听到万年县侯与犬子等人商议全面种植新粮之事便驻足欲发表一下感想,却不想下句就听到万年侯说到蝗灾之事,但见其信誓旦旦,微臣觉事关重大,特来请陛下定夺。” “程然!可有此事?” “回……回陛下,确是是微臣说的。” “朕是问你蝗灾的事你是如何得知?可有根据?妖言惑众可休怪朕砍了你!”李二得位多少有些不正,再加上蝗灾的破坏性太大了,李二不得不紧张。 “回陛下,是小子猜的。”程然手心都紧张的出汗了。 “放肆,如此大事岂可儿戏!猜的?这种事是可以乱猜的吗?”李二已经处在愤怒边缘,你这不拿皇帝当猴耍吗?猜个蝗灾就散布给那帮纨绔,那岂不是马上全长安都知道了?民心会不会乱?会不会有别有用心之人用此来威胁皇室的统治? “陛下切莫恼怒,且听微臣细细道来,不要急,容微臣捋一捋,微臣猜也是有根据的。”程然深吸一口气,缓和一下心境,准备胡扯。今天扯明白了还好,说不定上了史书就是故事,扯不明白就惨了,那就变成事故了。 “陛下,微臣曾查阅史书,自秦汉以来,大约每八点八年就会出现一次蝗灾,据此推算,明年差不多就到了要来蝗灾的年头了。” “什么叫八点八年?”李二问到,长孙无忌也一脸不解地看着程然。 “额,陛下,这是微臣自创的计算方法,八点八年大约就是八年又十个月左右。就是把一年分成十份,其中的八份的意思。” “这个以后再解释,接着说。”李二挥挥手示意程然继续,也不知道他听懂没有。 “前些日子,袁天罡道长去拜会家师,小子有幸和道长聊了几句,听闻道长说今年会是个暖冬,更印证了小子的猜想,蝗虫这玩意儿的卵就在土地越冬,暖冬地温高,冻不死虫卵,来年大概率会飞蝗满天。”暖冬也是程然根据蝗灾反推的,袁天罡可没说过,不过程然倒也不怕皇帝找他问话,上次袁天罡一番话说完明显还是有求于程然,就不信他不帮自己圆。再说了,在古代扯上神棍总是更能让人信服。 李二听完久久不语,望了望一样低头沉思的长孙无忌,不禁内心感叹,好一个心思缜密又聪明的小子,从历史角度和天象角度两相印证了这件事,不管蝗灾发生与否都要好好培养一下。程然的表现一次次地提高着李二对大唐少年的认知,也让李二愈发地想把程然捆绑到李家皇室的战车上。 “还有几分道理,长孙爱卿,现在你速速回家,给冲儿还有其他人封口,还有他们的家里都吩咐下去,此事无论真假都不可外传,否则……”李二没有继续说下去,但阴冷的眼神说明了一切。 “微臣遵旨,微臣马上就去办。”长孙无忌自然也明白事情的严重性,便立刻出宫去了。留下程然站在大殿上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 “程然,如若蝗灾不发生自然皆大欢喜,但如若真如你所说,发生蝗灾,该如何?”这就有点考校程然的意思了。 “回陛下,微臣以为,只要我们现在开始准备,多养鸡鸭,多种新粮,屯粮,就算明年蝗灾,也不至于说不可渡过。” “屯粮确实是必要的,但多养鸡鸭?” “是的陛下,蝗虫可是鸡鸭的绝佳饲料,本身百姓养鸡鸭多少要用粮食,成本还是较高的,如果赶上蝗灾,养一波鸡鸭,一举两得。当然蝗虫人也是可以吃的,但是蝗灾这么大规模的还是不建议人吃。” “人吃?”李二的认知彻底被颠覆了,他发现自己有些跟不上眼前这个少年的思路,太跳跃了,“这玩意儿人怎么可以吃?” “是的,蝗虫这玩意儿蛋白质丰富,和肌肉差不多,过油炸过之后非常美味,不过大规模的蝗灾会使蝗虫体内产生一种有毒物质,这是他们应对天敌的做法,并且如此数目巨大的蝗虫体内难免会有寄生虫,还是建议喂鸡鸭来的好。”主要还是后世电影看多了,怕有铁线虫,虽说铁线虫不传染人,但想想就头皮发麻,还是算了吧,程然默默地想到。 “?,额,蛋白质?有毒物质?寄生虫?”李二彻底有些懵了,大量的新词汇让他听不明白。 “额,陛下,这个容微臣以后再做解释。”程然一看一时兴起说多了,赶忙岔开话题。 “接着说,蝗虫有办法解决了,那你可还想过其他后果?比如百姓?” “回陛下,百姓其实好说,只要到时候陛下开仓放粮避免百姓缺粮,社会自然不会大乱,其实陛下主要担心的应该是五姓七望会借此来抨击陛下吧。” 李二抬眼看了一眼程然,而后点点头,表示默许。“五姓七望,势力庞大,就算是朕也要礼让三分。” “为何?”程然不知道怎么接,也只得顺着问一句。 “因为五望七姓把握着天下的读书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