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又打口水仗(1 / 2)

加入书签

第一百四十二章又打口水仗

刘厚给他们的这些东西足够他们暂时自保,但想要有什么大动作是不行的了。他们也只是一支还没成型的火器部队,需要在驻守的这段时间内加紧训练,尽快成为一支合格的火器部队。

而赵统离开亲卫团(也即是羽林卫)后,空缺出来的职位,由糜照顶上,羽林中郎将这个皇帝的近卫头子,需要的是绝对的忠心,还是由勋戚担任最令人放心。

只不过羽林将是两千石的大官,糜照同学刚一毕业就身居高位显然并不好,于是,刘厚只是封他一个营长的官职,连代理羽林将也没有,不过实际上他需要承担之前赵统承担的责任。

而正儿八经的羽林将职位暂时空着,可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个空出来的职位就是为糜照而设的了,毕竟他已经在行使羽林将的权力了,只要他的资历和能力一到,又没有犯什么错误的话,当上羽林中郎将是妥妥的事。

亲卫团一共有四个营,糜照的同学孔慈当了另一个营的营长,原营长则高升到战斗部队去当团长了。还有两个营长一个叫李遗,一个叫马秉,这两人也算是勋贵之后。

李遗是李恢的儿子,而李恢是刘备的老部下了,他初出仕建宁郡为督邮,后投靠刘备,为益州功曹书佐、主簿,迁州别驾从事。刘备称帝后,他又任庲降都督,他有连结马超归顺刘备的功劳,在原历史上,他还跟随诸葛亮征伐南中立下赫赫功劳,最后拜安汉将军,封汉兴亭侯,领建宁郡太守。

要说这些都不能引起刘厚的注意,而李遗最让刘厚注意的地方就是,在民间传说中,李遗娶了关公的女儿关银瓶。不过在这个时空,关银瓶已经成为刘厚的皇后之一,显然李遗已经没有机会了。

但这些原历史的轨迹一点也不影响刘厚对李遗的信任,李遗也同样是被他父亲早早就送到大汉龙腾学院读书的勋戚子弟之一,父子两辈人都对刘氏政权忠心耿耿。

刘备驾崩后,刘厚顺理成章担任起学院的院长(喔,刘厚为了有蒋某人那种感觉,自称为校长,),所有学院毕业的学子都算是天子门生,对刘厚都有一种天然的忠心在那里。

马秉也不是普通人,他是马良的儿子,前面已经介绍过,马氏五常,白眉最良,马良是马氏五兄弟中最优秀的一个,他的儿子马秉也是蜀汉名臣之子中少数几个有好名声的人。

四个营长当中,除了孔慈是普通人出身外,其余三人都是勋戚之后,其中糜照属于外戚,和皇家关系最是密切,这也是他能代理羽林将的主要原因,当然,除了靠关系拼爹外,他本身的能力也很不错,足以担当这个重任。

刘厚虽说下令撤军到荆州,但是口头上还是要讨一点便宜的。他在撤军前除了安排麦城的留守军队和调整羽林卫的将领外,还让郭攸之写了一封信给司马懿。

信里当然也先叙说了一番民族大义,并说自己原本也想北上帮助魏国对付鲜卑蛮夷,不过粮草不济,无法成行。蜀军现在只好先回到荆州筹措粮草。

信里还让司马懿在三个月内解决鲜卑人,以免蛮夷外族继续劫掠我华夏子民。如果他在三个月内还没能解决鲜卑人,就太无能了,到时候蜀军将北上“帮助”他们抵抗外族的入侵。

相对于司马懿那封充满陷阱、令人烦恼、很难应对的信,这封信只能说是讨些口彩而已。信里首先说蜀军退到荆州是因为要去筹措粮草,这就为以后的事情留了一条台阶,留一个后手。

万一鲜卑真的没有寇边,是司马懿凭空捏造出来忽悠人的,万一他想用这件事抹黑刘厚,让他成为一个千古二百五,那么刘厚就可以用这个台阶来尽量减少这件事带来的不良影响。

他大可以辩解道:“我可不是被司马懿忽悠走的喔,我是因为粮草不足,所以回去筹措粮草的喔,和司马懿的大忽悠没有什么关系喔。”他甚至可以不承认有收过司马懿的信,那样就更没有人有办法证明他是被司马懿骗走的。

当然,这件事关键还是看以后谁是胜利者。谁胜利了,谁得到天下了,那么历史自然由谁来书写,舆论导向也自然就控制在谁的手中,所以,这封信充其量不过是一块遮丑布而已,并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另外,信里最后还“威胁”了一把司马懿,说三个月后自己就要北上“帮忙”解决鲜卑问题了,这也不过是刘厚不甘心就这样白白撤走,临走时撂下狠话而已。就像那些被人欺负了的古惑仔一样,临走一定会说一句类似:“你等着,我一定不会放过你”的话一样。

很快,刘厚就带领大军回到了荆州,而早早就带兵北上的司马懿在路上也收到了刘厚的回信。继续扮了一会深沉后,司马懿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幽幽地道:

“唉!蜀国小皇帝竟然连探查也不探查一下鲜卑是否真的寇边,就第一时间退兵了。他们竟然不抓住这个机会北上进军。难道真的是人无欲则刚吗?难道这个蜀国小皇帝真的将北地百姓的安危看得比自己的利益、名声更重要?还是说,他根本就是一个傻瓜,什么都没看出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