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豁出去了(1 / 2)

加入书签

这个时候祝守一倒是见对面开始出招了。

很奇怪的,这个红须道人倒像是刚才一直没拿出真本事。

就是现在,让祝守一甚至是九叔和阿九都大为震撼。

“他这次好像是豁出去了,这是在同一具身体里请许多的神……”

九叔这时候是认真说道。

“那这种情况会导致如何?”祝守一也不禁有些疑问。

“失败的话,这理查德应该会爆体而亡……”

听到这里,祝守一却是掐紧了拳头。

这红须道人的确是豁出去了呀。

“阿一小子,看来你这选择好像有些出错了呀。”炳叔此时是笑道。

“没办法,真要选,我对于这本书还是比较了解的嘛。”祝守一也有些无奈。

其实祝守一的确是非常推崇西游的,比较现如今很多人把西游给污名化。

很多人认为《西游记》的故事是纯粹的神话想象,其实不是,西游的故事是修行往上的一条通路,也是一条共路,虽然借着玄奘取经的历史背景,但是并不是写了玄奘的修行之路,而是一个凡人成圣的共通之途。因此每一个故事的顺序是逻辑严谨的,必不可少的,修心不到位可不行。

我们知道“聖”字的意义,在说文解字中是口耳之王,什么意思呢?你能如意控制你的双手双脚,但是你很难控制自己的心念,你静坐在那里十分钟,可你的心念却会如万马奔腾,为什么呢?因为你的心念都有生命,甚至也有自己的意识,只是,你从来没想过罢了。

祝守一觉得这里可以从唐僧取经开始,大概的说一下他的故事逻辑:

第一点。唐僧答应菩萨开始取经之后,就是一个真修之人了,真修修的是什么?

修心啊。可是没有心法修不了。唐僧以前只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并没有修心,他肚子里的小九九可不少,甚至后面对孙悟空的恶念也是因为不会修心,分不清自己内心的善恶私念,因此一出关就遇到了虎、熊等妖怪。可是这帮妖怪居然吃素,为啥?和唐僧的人心一样,出家只是表面,心里有怪,吃素为名……

第二点,唐僧虽然逃出来了,但是关没过,因此要学会修心之法,而会不会修心之法,那是人神之界,所以唐僧在收悟空的时候,过的是五行山,等他来的时候,改成两界山,这个两界山,就是人神之界……

第三点,收了悟空之后,等于把修炼的心摆对位置了,这时降服人心中的虎狼之念是易如反掌了,所以孙悟空一棍子打死了拦路虎。但是要降服人欲烦恼就有点难了,其实对心来说,不难,难的是朝夕相处的本体,所以后来就遇到六个贼。注意他们的名字——眼看喜,耳听怒,鼻嗅爱,舌尝思,意见欲,身本忧,唐孙一路上的梁子,就是从这里结下的,孙悟空用道家修行的方式强行祛除这六贼,可是唐僧就觉得孙悟空太绝情。

就像你喜欢喝可乐,可如果有人硬把你喝可乐的喜好和权力给剥夺了,你是不是会很不爽?所以这一关其实是勉强过的,唐僧不觉得这六贼有问题,所以等于没有真正去掉,随着唐僧的修炼,这六贼就随着他越养越壮,最后成了六贼之王——六耳猕猴,孙悟空作为本心和身体的六欲之王当然是不相上下,都是唐僧的本体上养成的,众神也难识别。甚至到最后唐僧还没有过关,再延续到比六耳猕猴还厉害的六贼之王中王——小须弥山的黄眉老佛,孙悟空看它就是特别的熟悉,为啥?延续下来的欲望之心啊,还有老孙当年大闹天宫的那点魔性……

……

所以,西游记的每一关每一难都是有原因的,原因都在唐僧的一个个人心上面,西游记的降妖伏魔,伏的大部分都是心魔,过的关,过的国家,是唐僧从凡人到成佛的一层层世界的打开、修复和通关。

而祝守一觉得从文学角度,西游记有三个方面是非常了不起的:

人物塑造方面,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也是评价文学作品最重要的一点。无法塑造人物,不能称之为小说。塑造的不好,不能称之为好小说。而西游记的塑造,无疑是成功的。里面每个人都个性鲜明。

现在人很少去研究西游记原著的。其实只要你仔细阅读原著文本,你会发现每个人都性格特别鲜明,特别骨肉饱满,比如唐僧,他有时候会嘴特别贱,特别懦弱,在被孙悟空打死的六贼坟前祈祷说,你们如果做了鬼回来报仇,认准了是他姓孙我姓陈,是孙猴子打死你们的,跟我没关系啊。顿时唐僧那点小心眼就出来了。

更别提猪八戒的奸猾,沙僧的憨直。就连妖精神仙们,也都在寥寥数笔中,各显性格。其中包括很多小妖,比如精细鬼伶俐虫,小钻风,奔波儿灞,霸波尔奔等等。

至于你说的没有个性可言,我觉得是你看的不够仔细。个性体现在行为上。文中不同的妖怪,行事风格截然不同,说话办事也截然不同。白骨精连变三次,变老汉就是老汉,变少女就是少女,本体反而无性格,展现的恰恰是千变万化,画皮鬼的诡异。黑风洞黑熊,乃是修道之人,张口说话,都带着和尚味道。红孩儿嚣张,金银角傲慢,都是很明显的。

那么我们再从情节构造上去看。很多人认为西游无情节,因为他很多前后矛盾的地方,比如贞观十三年问题。而且整体上比较曲折的大闹天宫很早就写完了,大部分的篇幅都是过关斩将模式的取经,看起来结构太单一。

实际上呢?这也是未深究西游才会这么认为。西游自古以来,被称为奇书,奇在何处?不在于他描写了神神鬼鬼,正在于他的结构。

西游的结构,妙处在于四个字——无所不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