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谁是绝户?(1 / 2)

加入书签

<!--go--><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tpsge.info</b> 蔡员外坐在太师椅上,对面的方镜喜滋滋的说道:“县衙已经受理了案子,按照以往的判例,熊家的茶园就要判给我们了。”

蔡员外总算露出笑容,这些日子操心家里的事情,他仿佛一下子老了十岁。

不过也值得了!

熊家的茶园一年经营下来,纯收益在一百两银子左右。

但是熊家是小农,采茶的时候要雇工,茶叶也只能卖在本地,收益才这么低。

如果是个大户接手,用家奴来采摘茶叶,将茶叶卖到月港去,收益还能翻倍。

茶园中都是熊家经营几代的茶树,这座茶园收益稳定,茶叶也是硬通货,整座茶园如果出售,市价在一千两银子左右。

这个价格已经相当恐怖了,于宗远从于家分家,带出来的产业也就是四座店铺加上一千两银子。

蔡员外心中可惜,若是按照之前的计划,吞下熊家的茶园,蔡家的产业又能壮大不少。

可是现在吞下熊家茶园,恐怕也只能卖出去了。

先撑过今年再说,只要撑过今年,蔡家的庄子就可以改种其他作物,染坊也可以转型卖别的东西,那样蔡家就能撑过去了。

蔡员外的心思是好的,但是显然事情不可能让他如愿。

就在他和方镜谈话的时候,管事突然进来说道:“员外,府衙来送传票了!”

传票?

方镜立刻走上前说道:“怎么回事?为何不是县衙?而是府衙直接来送?”

管事的说道:“小的也不知道啊!”

蔡员外说道:“管他府衙县衙,我倒要看看还能告我们蔡家什么!”

方镜跟着蔡员外,走到第一进院子,就看到一个身穿皂色吏服的书吏,手持府衙的传票站在门前。

最近蔡家的事情是南平县的热点,一群百姓也围在巷子口,对着蔡府大门指指点点。

蔡员外知道这是府衙吏员故意给他难堪,一想到自己堂堂举人,从五品的致仕官员,竟然被胥吏欺压,蔡员外对苏泽的恨意更深了。

书吏宣读了府衙的传票,拒绝了方镜拉着他进屋的邀请,带着手下帮书扬长而去。

看完了状纸,方镜只觉得大事不妙。

状告蔡府的不止一个人,当年蔡员外购置田产土地的时候,为了日后少交田税,也用了不少手段。

最常用的自然是隐匿土地,瞒报土地面积了。

瞒报面积,还可以压低地价,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可苏泽也不知道使了什么神通广大的办法,竟然找到了当年卖蔡员外土地的人或者他们的后代,让他们到府衙状告蔡员外低价侵占他们田地,还举报蔡员外的田庄偷税!

方镜冒出冷汗,苏泽的手段太狠了!

蔡家从田地入手,苏泽也从田地入手,蔡家的田庄是蔡员外的命根子,是他这辈子奋斗的成果。

府衙发来的传票上,说府衙要清丈蔡员外家的田庄。

方镜失了方寸,蔡员外也六神无主,这苏泽好大的神通,这些陈年旧档都能翻出来,还能怂恿这些人来告自己。

关键是他如何让府衙出面,直接绕过蔡家能影响的县衙,还要给蔡家的田庄丈田?

蔡员外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苏泽一个长宁卫偏远地区的读书人,连个秀才都不是,为什么有这样的能量?

没关系!还有茶园!

只要拿下熊家的茶园,卖了茶园再去按察使司衙门打点!肯定能平了这些案子!

就是又要枉费多少银子了,蔡员外第一次有了悔意,不过他后悔的没有早点拿下熊家的茶园。

可是坏消息总是来的更快,一名管事的再次冲进了府中。

“员外!都司衙门给熊家送旌表了!”

“怎么回事!”

蔡员外这下子彻底失了方寸。

熊家有了旌表,熊母就是不是普通妇人了,属于全省都挂了名的优秀模范了。

那针对熊家茶园的争产诉讼,就自然撤销了。

什么?全省的道德模范会侵占族产?

“说!熊母一个妇人,怎么得到朝廷旌表的!还是都司衙门亲自颁发的旌表!”

管事的快要别不过来气,蔡员外这才松开手,管事的大口喘气说道:

“是于家。”

“于家怎么会插手这件事!”

“于家二公子前段时间率部剿灭了倭寇,上报给都司衙门的请功名单上就有熊岳,旌表是于家运作下来的。”

知府衙门,延平卫都指挥使,这些人怎么都甘心被苏泽一个小小的书生当枪来对付自己?

蔡员外想不通。

可是短短几天时间,攻守之势易也,蔡家再次落入下风,蔡员外打起精神四处活动,为了保住两座田庄。

这一切自然是苏泽的手笔。

给死去的熊岳请功,苏泽付出的不过是一具倭寇的尸体和一把倭刀,顺带给天使投资人于宗远带来了福州左卫总旗的推流官职位,并且让于宗远获得了参加明年福建武举的资格。

所谓推流官,是对应的是武将世职位。

于指挥使的指挥使是世职,是死了可以传给下一代的。

推流官则是不能传代,只能自己享受的待遇。

虽然只是总旗,这是在流官八等之外的不入流职位,但是对应于家来说,明年的武举资格才是重头戏。

按照明代武举的管理,武举中式的,第一名可以直接授予副千户的职位,第二名以下都可以依次擢升,至少给到百户的职位。

于宗远这次被授总旗,只要武举再中,就能按照惯例就可以给到副千户的推流官,虽然不是世职恩及子孙,但是也算是相当不错的职位了。

苏泽不由的感慨,果然还是朝中有人好办事啊。

同样的功劳,给普通的正卒,可能也就是加升一级,给了小旗或者总旗,这辈子也差不多走到头了。

但是于家运作了一下,靠着一颗倭寇首级和倭刀,就让于宗远得到了武举资格,听说于家已经打点好了,这次肯定让于宗远中举。

武举不同于文官的科举考试,考试的严肃性一般,除了前面几名可以保证真才实学之外,后面几名不少都是营私舞弊的卫所军将后代。

对于苏泽送自己这么大的恩情,于二公子自然是千恩万谢,唯一遗憾的就是在武举之前他要去福州府的福州左卫报道了。

和苏泽依依惜别,于宗远将南平城内的店铺全部委托给苏泽,带着姬妾和钱财珍宝,向着福州城而去。

解决了熊家诉讼的问题,苏泽对于蔡家的办法就是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

今年延平府的夏粮没有征收齐全,朝廷也没有因为闹倭寇优免福建的夏粮,方知府在知府衙门里发愁,这个消息通过林显扬传到了苏泽的耳朵里。

大明朝的夏秋二粮的征收,并不是要第一时间交足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