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成立农会(2 / 2)

加入书签

“这鲸油?”

苏泽说道:“鲸油此物,是从鲸鱼体内提取的,这鲸鱼也不是什么稀罕的东西,外海也有。”

“一头鲸鱼就能提取鲸油万斤,鲸油在福州有得卖,价格比蜡烛可要低多了,而且一壶鲸油能烧很久。”

“年后在福建几座城内,都会开设贩卖鲸油的店铺。”

这下子众人纷纷放下心来,也难怪鲸油灯在福州卖得好呢。

如果鲸油便宜,鲸油灯就属于一次性成本了,今后只需要购买鲸油就能照明。

解元公果然是财神爷下凡啊!就这么大方的给家乡父老指名财路!

有几个财大气粗的,当场就买了几个鲸油灯回去研究。

苏泽笑着看着众人研究煤油灯,现在能卖二两银子,不代表以后还能卖二两银子。

《天工开物》点燃的火种,已经开始燃烧,这一次苏泽去江南,已经看到很多奇特的产品。

当工商业卷起来之后,自然要创造更多的产品。

任何一种产品有了利润,也就有更多的商家跟进,然后将价格卷下来。

之前的工坊主,要么提高工艺,提高生产效率,要么就要打价格战,将价格打下来。

二两银子,在福州府还只是有钱人家才能买得起的。

可如果降到一两银子,那城市中普通雇工家庭,咬牙也能买得起了。

如果降到六钱银子,那一些穷人家也能买得起。

饱餐一顿,这一次南平的地主们吃到了很多鲜美的鱼虾海产品。

苏泽介绍道:“这些海产,都是在外海捕捉到的,用的是能在外海航行的渔船。”

听到外海的渔船,原本对这种事物有兴趣的地主也低下头。

大明朝禁海,对于渔业的控制非常的,“随心所欲”。

按照洪武爷的规矩,那是片板不能下海,出海捕鱼也是禁止的。

但是在明初严格执行之后,明中期倭寇兴起之前,下海捕鱼朝廷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倭乱起来之后,朝廷又几次禁捕。

如今朝廷的政策也是暧昧,沿海地区很多村子都会出海捕鱼,只要不被巡防的卫所查到,朝廷也不会管。

苏泽又让人从后厨拿来一副巨大的石斑鱼骨架,对着众人的说道:“今日大家餐中所食的,就是来自这么一条鱼。”

众人纷纷惊呼起来,竟然有这么大的鱼?

实际上,以目前的渔网材质,根本捕捉不到这么大的石斑鱼。

石斑鱼是一种生活在珊瑚礁附近的食肉鱼类,肉质鲜美,在苏泽穿越前的历史时间线上,这么大一条的石斑鱼,苏泽从来没有见过。

但是如今整个外海的渔业资源之丰富,这样巨大的石斑鱼竟然是东奥岛上的渔民不小心叉到的。

那渔民在海上和这条石斑鱼搏斗了两日,最后才将鱼拖回了港口,献给了苏泽。

苏泽正好将鱼拖回了长宁卫,宴请这帮地主,也幸亏现在是冬天,要不是这条鱼都臭了。

在更强度的高子化合物渔网发明之前,捕捉这么大的鱼,就是靠着《老人与海》的勇气和大鱼搏斗了。

但是苏泽也没有诓骗他们,如今海上渔业资源丰富,只要撒网总能捕上一些海鱼,出海绝对是不亏的。

但是苏泽自然隐藏了一段,他说道:“包括那产鲸油的鲸鱼,在外海也是随处可见,鲸油的单价不高,但是一头鲸鱼产油高啊,鲸内的脂肪还能制作肥皂。”

南平县城内已经有贩卖肥皂的店铺了,价格虽然不高,但是也是生意火爆。

听到这里,又有地主眼睛放光。

苏泽继续说道:“其实长宁卫也有几条闲职的海上渔船,如果大家不愿意买,可以租。”

“这些船都是卫所的旗帜,不会被海道衙门拦截,若是被扣了,长宁卫会去要人要船。”

这么一说,果然有些胆大的沿海村落地主意动了。

其实在明代初期,海上捕鱼行业是非常发达的。

但是渔民以船为家,流动性强,很难管理。

明初让朱元璋伤脑筋的方国珍海上集团,方国珍就是捕鱼和贩私盐起家的。

而方国珍手下,也有大量的渔民和海商。

可以说方国珍集团的强大势力,也是朱元璋禁海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苏泽穿越前的时间线上,等到了隆庆开海之后,浙江福建的捕鱼行业迅速发展,大量帆船出海捕鱼,甚至最远能到朝鲜附近,南洋地区捕捞。

所以说中国人不是海洋民族,浙江、福建、广东人首先表示不服。

如今倭寇还没消灭,苏泽不过是抛出一个引子。

等到今年恢复海上秩序,自然有人会想要租船出海捕鱼。

送走了这帮地主,过了几天第一批乡团的人送到了长宁卫。

这些都是那些地主大户的佃农,有一部分是亲信家丁。

苏泽很快就区分出来,他将两拨人分开操练,又向这些佃农展示道:

“这是我们和南平县地主订立的减租减息的声明,他们都同意将田租减到朝廷田税的水平,利息也降到单利五分以内。”

这些佃农面面相觑,竟然有这样的好事?

苏泽又说道:“但是自己的权利要自己维护,你们回去之后可以相约组成农会,等地主收租子的时候,再联合起来抗缴超过的田租利息。”

众佃农纷纷竖起耳朵,认真的听着苏泽讲学。

他们白日练兵,晚上在鲸油灯光下听课。

时间到了嘉靖四十一年的二月。

李贽和梁汝元抵达京师。

(本章完)

<!--over--><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tpsge.org</b>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