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江南,烟雨收 第十四章:状元游街(求收藏,推荐票)(1 / 2)

加入书签

<!--go--><div id=center_tip> 长安还未从热热闹闹的会试中彻底摆脱出来,又被科举中最为重要,也是最受瞩目的殿试给盖过了。

会试刚刚放榜没有多久,21岁的河南府元稹中了会元,在长安文人圈子最上面的那一层完全爆炸,不过起初对于普通老百姓和来赴京赶考书生来说,他们除了茶余饭后多了一些谈资之外,对于本人具体是谁,哪里人氏,生平有些什么皆一无所知。

对于他们来说,那会试放榜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名声不显的元稹竟然得了会元,力压长安四大才子之首江华。而在有人细究之后,得知元稹是从河南府洛阳来的。

而且听河南府的生员说,他不过是个八岁丧父被出生书香门第的母亲郑氏养大成人的寒门子弟,天资聪颖的元稹不负母亲厚望。曾在河南府书院的院试之中得了第一,又是参加乡试得了乡试第一的解元,本可以参加三年前的会试,不知道家中出了什么事情,后来取消了生员的资格。

十五岁首次参加荐福寺文会,一首诗作《牡丹》扬名长安文坛,这次荐福寺文会,一篇新词《长安赋》又再次名动京华,会试那天,暴雨倾泻,天降金色鲤鱼落在了他本次长安会试落脚借宿的老翁门前也被有心人挖出,果真这次科举会试他中了本次的会元。被传扬他是文曲星下凡。

这等经历堪称传奇,也是让元稹的名声在这十几日间传遍了长安,俨然成了天下寒门读书人的楷模,一时之间也成为街头巷尾争相下注的热门人物。

大家都在猜测着他在殿试之上是否能够再次得榜首,将状元收入囊中。如果他真的做到了,那可就是连中三元了,而且还兼着一个院试第一。

当然这一切都和沉寂在会试失败中不能自拔,思考人生,逃避现实,天天在小酒馆买醉的张继无关。

几日过后,正是殿试放榜的日子,银君子没有了,人也就清醒了,接受了现实过后,面临的只剩下辛酸,梦醒了!这长安终究不属于他张继的城市。松江会馆到今天也不在在为落榜的落魄学子们提供食宿,天下本就没有免费的午餐,自己该离开了。

五更天,钟声鸣,深锁的唐国皇城宫门掀开了它神秘的面纱。文武百官、皇亲贵胄排列着整齐队列,率先迈步进入丹凤门,张正春及杨瑞等在礼部官员的提点下,再次紧随着文武百官,也步入了丹凤门。

辉煌的宫殿,威严的宫禁,浩荡的权势,一一的展现在了张正春等新进进士眼前。一步步深入。一步步震撼,一步步走向心中的野望。看着眼前这等级分明的一幕,不知有多少新进进士定下了宏图志。

很快,含元殿中,烨文帝齐柯便在仪仗的簇拥下亲临了。

“鸣鞭!”

烨文帝齐柯仪仗快要临近含元殿的时候,一位气宇轩昂的侍卫高喊了一声鸣鞭,然后便手持一根环形用黄丝编织而成的长鞭,鞭梢似乎还涂蜡,用力的甩起,然后重重的抽打在地面上,一共甩了三下。

鞭声特别特别响,如晴空霹雳。

这就是传说中的净鞭,用力警告臣下的。

很快烨文的仪仗便到了,府乐响起,连绵不绝,张正春只是模糊的看到仪仗,只能脑补烨文帝齐柯升坐到大殿的龙椅上的场景。

当乐声停下的时候,张正春模糊听到有太监在喊什么,然后便见前面的文武百官开始行三跪九叩大礼,于是也跟着行跪着行礼。

三跪九叩完后,便模糊的听到有鸿胪寺的官员宣读《制》,虽说听不清楚,但是这都有固定格式,大约也能猜出来,无非是在说“烨文十九年七月会试恩科,策试天下贡士,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鸿胪寺的官员宣读完《制》后,便有一个小太监将殿试弥封的皇榜排名交到了大学士汪心水手上,大学士汪心水手捧皇榜跪地向高坐龙椅上的烨文帝齐柯行礼,然后起身走到大殿东面摆放的一张桌子上,将皇榜打开放下。

看到这一幕,站在文武百官后的新进进士们激动不已。

殿试一甲第一名……元稹!”鸿胪寺官员唱榜的声音打破了大殿的寂静。

鸿胪寺官员的声音虽大,却传不到殿外,不过没关系,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