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下西洋(2 / 2)

加入书签

王安石变法,就因为这个最关键的因素才失败的。

同理,你的下西洋需要给大明帝国带来最实际的利益。同时这个利益需要被大多数人给享受到,才会继续下去的。给你打个比方,比如你到一个国家给他们赠送我大明帝国的蜀锦。

然后告诉他们,再想拿到咱们大明帝国蜀锦就需要去购买。他们支付的钱财,需要分给军队当军费、分给勋贵当赏赐、分给藩王当做额外得俸禄。

然后告诉那些将军、勋贵、藩王们,如果还想继续享受这些财富就需要给你的下西洋计划出资、支持你的下西洋计划。这样才会让下西洋变成国策,而不是只靠着大父又或者是孤的支持。

不过这些事情不是你该考虑的,孤会向大父谏言。孤今日跟你提前透个口风儿,就是让你到时候帮孤说话。好好的宣扬一下西洋诸国有多喜欢咱们大明的东西,他们西洋诸国又有多少咱们没见过的好玩意儿。

只要你配合孤,孤有办法走出下西洋国策的第一步!”

朱瞻基看着郑和,十分郑重的说出了这番话语。

“末将愿听太孙殿下安排,只愿下西洋能够成为我大明帝国之国策。太孙殿下有用的上末将之处的地方就尽管开口,太孙殿下说什么末将便办什么就是了!”

朱瞻基呵呵一笑,看起来郑和还是很上道的呢。

“好,等回了应天府之后再跟你详细说说。

对了,你此番下西洋带回来南洋地区的汉人了吗?”

朱瞻基突然间想到了南洋的华人,就顺嘴问了一句。

“当然!末将在狮城一带停驻之时,与当地的中原后代多有交流。

太孙殿下你知道这船队的两千艘船,难免有迷失方向或者经历暴风雨的地方。损失一条船可就少一条,还都是狮城那边的中原子民帮忙修建了新的战船。

这才让末将的船队保持原有的规模,末将感激之下便也带回了其中的代表入朝觐见。

末将还准备奏请上位,赏赐这些中原子民呢。”

“哦?想不到郑将军你还带回了南洋中原子民的后裔呢,那孤可是要见上那么一见的。

正好今儿个晚上咱们要在驿站休息,明日才能渡江回京。等晚上留宿之时,你便将那南洋中原子民给孤引荐来。孤想跟他好好的聊一聊,问问他关于南洋的风土人情、还有南洋当地中原子民后裔的情况。孤有些想法,也需要问问他们这些南洋的中原子民才行。”

“好!今儿个晚上末将便引荐那狮城特使,林清泉还有李文朗觐见太孙。

对了,这狮城就是满剌加国。只不过当地中原子民都管那里叫做狮城罢了,于是乎末将也就叫顺口了。

说来那边的情况也是恨复杂,满剌加国的君主是外来人。他和当地的马来人似乎关系一般,因为君主与当地百姓的信仰不同。加之一旁的苏门答腊岛上之中原子民梁道明称王,这就让当地的中原子民们也都是不太安分。

因为一直以来梁道明国王都在联络狮城一带的中原子民,似乎是要推翻满剌加国的统治。”

“那边更有操作空间了,想办法扶持中原子民建国。这也是咱们大明帝国的在南洋的任务之一,也是你的舰队的任务之一。”

“什么?”

郑和微微一愣,然后皱着眉头说道“干涉南洋诸国内政这种事情可是不太好吧,而且南洋诸国都是马来人。要真是扶持中原子民当国王,可是很难的一件事情呢。”

“谁告诉你每个国家都要扶持了呢?

孤的意思是扶持那些中原子民聚居的地方,让中原子民们建国而已。”

朱瞻基无奈,只能跟郑和解释明白了再说。

“那便不难,舰队可以帮助中原子民建国。还可以联系国朝,对其进行册封。”

郑和闻言点了点头,满脸正色的回答了一句。

东亚藩贡体系,才是大明帝国的根本利益之所在。

“孤看看这路程应该是快到驿站了,咱们待会子下去休息。

你便把那南洋的中原子民之代表给孤带来,孤要与他们一起共进晚膳呢。”

“末将遵命!”

——水字数的分界线君——

朱瞻基端着酒杯,对林清泉还有李文朗二人笑道“二位快快饮下这中原的美酒,尝尝咱们家乡水米酿出来的酒还合不合你们的口味!”

“多谢太孙殿下恩赏,这中原的就是比南洋的烈啊。

臣自幼长于南洋,没喝过这样烈的酒。草民深知国朝心中还有我们这些南洋之中原子民,才能拿出这么好的酒赖招待草民二人。草民心中感激不尽,不敢忘恩德。”

李文朗拘谨的端起酒杯来喝了一口,而后便里面危襟正坐的面对朱瞻基不敢乱动。

“那是,这可是用长江水和江南米酿出来的米酒呢。

话说你二位都是从小在南洋长大,没喝过也很正常。不过孤却相信,你们都会喜欢上这口酒的。毕竟乡土之情,早已经融汇进血脉里了。”

朱瞻基说的这里,放下酒杯起身抖了抖衣袖。

然后清了清嗓子,开始了他的演讲。

“人道我中原儿女,乃是黄河水于长江水养育出来的。五岳为脊而立世,长江、黄河为血而共融。不管你门是不是在南洋长大的,相信你们也和大明帝国国土内的子民们一样。将那长江黄河早已经融入到了血液当中了,将那三山五岳留存于心中了。

天下之央谓之中,衣冠之美谓之华。

中央之国之气度、卓尔不凡之礼仪,这便是我中原子民之共融、我中华子民之共情。

二位都是中华子子民,那便也是大明帝国之子民。相信二位身体当中的血,也跟大明帝国的子民们一样流淌的是长江、黄河水。二位所坚持的礼节,也跟大明帝国得子民门一样是诗书礼乐。

如此这般,那大明帝国又有什么理由去置南洋中华子民于不顾呢?

大明帝国的心中,当然是有你们这些南洋中华子民的一席之地!”

朱瞻基一番豪言壮语,更有凌云之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